快递包装瘦身各大网红黑料:深度挖掘各大网红的内幕与秘闻装瘦身增绿
快递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近年来,无处不在、无时不至的寄递服务在推动快递业务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快递包装的大量使用和废弃,引起广泛关注。
前不久新修订的《快递暂行条例》正式发布,对快递包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当前,快递企业在绿色包装方面有哪些探索?下一步,如何推动快递包裹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近日,记者深入网点揽收、云仓分拣、末端回收等环节,探访快递包装治理的进展与成效。
“瘦身”包裹成趋势
初夏时节,多地荔枝陆续成熟上市。海南顺丰速运海口龙华双创楠滨华庭网点迎来了荔枝寄递旺季。与往年不同,今年荔枝寄递有了“新装”——丰调箱。网点负责人宋博一边打包即将发往上海的荔枝,一边介绍:“现在寄荔枝用丰调箱,只需在箱内铺上吸水纸,再用可降解胶带封合,无需冰袋、预冷操作,不仅降低了发运成本,也提高了打包效率。”
记者了解到,过去寄递荔枝都是用泡沫箱,加上冰袋保鲜,2.5公斤荔枝的包裹总重往往超过3.5公斤。如今,用上丰调箱打包后,2.5公斤荔枝的包裹能“瘦身”1公斤左右。对商家来说,综合物流成本能节约30%,对消费者而言,丰调箱无异味、更环保,荔枝口感也不会因长途运输受影响。
“丰调箱与常规纸箱的最大区别就是箱体上多了4个白色气阀,能自动调节箱内气体浓度,延长水果保鲜时间。”顺丰集团绿色包装项目负责人沈琪告诉记者,为迎接荔枝、樱桃销售旺季,今年将在全国投放10万多个丰调箱。
除了一线网点,云仓也是“造包裹”的核心场所,更是落实快递包装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在中通云仓杭州塘栖电商仓配中心,打包员的工位旁摆着10多种不同规格的纸箱、包装袋。工作人员扫码录入订单信息后,系统便会根据商品品类、数量、尺寸等信息推荐适配型号的纸箱。目前,该仓配中心日均单量在1.2万件左右,耗材使用整体降低约20%。
“从2022年开始,我们对仓储系统进行升级,增加包材智能推荐功能,避免大纸箱装小商品,减少包材使用量。同时,对符合寄递条件的商品,直接进行原装贴单发货,不再对原有电商产品进行二次包装。”中通云仓市场品牌部负责人徐永贵介绍,为让包裹尽可能增加“含绿量”,企业进行了很多探索,如在打包环节,用窄胶带进行“一字”“十字”等轻量化打包方式;针对逆向物流,研发推出多生命环保纸箱,箱体上自带的3对PVA水溶胶条,不需要胶带,水溶即可粘贴,且能使用3次。
近年来,不少快递物流企业与电商企业协作,推进商品原包装直发,减少二次包装。2022年,京东发布了行业首个原发包装认证标准,承诺至2030年实现80%以上电商渠道售卖的产品支持原装直发。2024年,通过原厂直发包装帮助京东减少二次包装超过10亿个。
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深入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5%,智能装箱技术让包装耗材减量达20%,248个产品通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快递包装标准化、减量化水平稳步提升。
循环利用场景多
临近中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白沙邮递服务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记者发现,服务站门口设置的绿色活动专区十分受欢迎,几乎每个取完快递的同学都会在此逗留:用回收站配备的小刀拆开快递后,将快递袋、纸箱投入回收箱。
“此举不仅可以方便师生拆件,避免纸箱散落影响校园环境,质量完好的纸箱还可以收集起来,免费提供给师生寄件,既环保又实惠。”浙江大学后勤集团科教服务中心邮递中心主任助理、紫金港邮政部经理高国强告诉记者,目前白沙邮递服务站每天进港快递超过9000件,师生寄件用纸箱90%来自回收。
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贯穿揽收、转运、配送等多个环节。在海南省居民身份证制证中心,一排搭配黄色卡扣的绿色箱子引起了记者注意,每个箱子上的快递面单都叠加了好几层。
“这种箱子非常结实、轻便,而且无需胶带,只要一个卡扣就能开合。”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邮政分公司寄递事业部市场部负责人曾其琪介绍,制好的身份证在揽收后,分为个人件和批量件,批量件寄往海口市公安局各区分局办证中心,快递员通过可循环快递箱进行封装,再由快递员配送到相应的办证中心,在与办证中心工作人员交接签收后,立刻回收可循环快递箱。据了解,每个可循环快递箱的循环使用次数达50次以上,大大降低了单个邮件的包装成本。
可降解快递包装袋也在寄递环节广泛应用。据了解,海南是率先在全国邮政快递业投入使用全生物降解快递包装袋的省份。“韵达统一定制可循环使用的集装袋,旨在替代过去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同时,海南省各网点在收寄快递时全面使用可降解快递包装袋。”韵达海南省公司网络管理部负责人说,目前韵达在海南的60多家网点都使用可降解快递包装袋。
海南省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丰圣少介绍,目前,海南省邮政快递业电商邮件快件不再二次包装、采购使用符合标准包装材料、网点配备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比例均达99%,可降解胶带、免胶纸箱应用比例不断提升。今年一季度,全省邮政快递企业累计投入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近100万次,回收瓦楞纸箱约230万个。
标本兼治同发力
快递包装具有使用量大、涉及面广、责任主体多、循环链路长的特点。据统计,电商件在快递业务中占比超80%,如何激发更多电商商家使用绿色环保包材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给客户降低成本,客户才会有更强烈的意愿使用环保包材。”徐永贵说,3年前环保石塑箱这类的绿色包装比普通快递纸箱贵50%,现在因为规模效应,价格降低了,但还是会比普通纸箱贵25%至30%。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会选用环保包材。“石塑箱防水防潮、结实耐用、可降解,最早是我们为一家洗衣液品牌定制的,现在很多日化商家都会选用。因为这种包材可以减少包裹破损率,还可以避免液体类商品因漏液而污染其他商品,使得电商客户的综合成本与原有持平甚至更低,大大激发了客户使用绿色环保产品的意愿。”徐永贵介绍。
源头治理也不容忽视。在中科信晖(海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电脑自动投料后,原材料进入3个螺杆生成3层包装膜,最后形成外灰内黑的快递包装袋;印刷机高速运转,1分钟能印200米。不同于传统油墨印刷的重气味,这里的生产车间没有任何异味。
“我们从2020年开始推出了针对快递网点使用的通用版全生物可降解快递包装袋。”中科信晖(海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军介绍,随着快递企业绿色包装意愿不断提高,全生物可降解快递袋销售持续增长。去年,全生物可降解快递袋销售量达1300万只,今年一季度销售量已超过700万只,预计今年销量能突破2000万只。
“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涉及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等多个环节,全链条共同发力是实现标本兼治的关键。”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环保中心)副主任朱丽表示,《快递暂行条例》的修订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明确了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相关主体责任,以及强制性标准实施的责任主体和监督措施,为推动快递包装全链条治理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实现法律与标准、政策协调衔接,标志着快递包装法治实施体系进一步完备,将有力促进快递包装系列标准和政策落地,引导快递包装产品、技术和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记者 吉蕾蕾)